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必背知识点
2018-03-19
一、固体废物污染源:
(1) 现有工程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国贸中心的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不含 特殊污染成分。两座饭店和一、二期高办均在每层设有垃圾收集间。
生活垃圾由专人分类集中,再由清洁车辆厂运往指定消纳场。在夏季,湿垃圾 收集后置于冷藏垃圾室2?5°C条件冷冻贮存,以防腐化变质。清运前将垃圾压缩打 包,用标准桶装走。所有垃圾均一日一清。现一、二期工程的垃圾产生量为6 508 t/a.
(2) 拟建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国贸三期工程的固体废物仍为 生活垃圾,不含特殊污染成分。
在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生活垃圾的增加量约为5 466 t/a.
(3) 同期削减固废污染源在国贸中心三期工程完成的同时,建设用地内的现 有项目将随之取消,相应的固体废物排放源也同步削减。国贸三期工程的同步削减 生活垃圾排放量为941.7 t/a,其中湿垃圾约540.4 t/a.
(4) 固体废物总量变化.
二、施工期生态减缓措施:
(1) 对毛乌素沙漠区段的施工,釆取边施工、边治理恢复的固沙措施,包括设置人工沙障,工程措施固沙等,釆用棋盘式沙障、黏土沙障等,在施工带两侧至少 100、150m的区域内采取固沙措施;另外,避免在多风季节(3?8月)施工,减少 风蚀作用;限制施工人员、车辆移动和露营地区以缩小受影响区域。
(2) 在黄土沟壑区段施工,要避开雨季,利用弃土修建堤坝和水保设施,并利用植被加固堤坝;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修建排水渠道;在顺冲沟坡脚敷设时,要幵 挖管沟后先设挡墙支护坡体稳定,再放管回填;施工结束后恢复地貌,同时坡地上 应设置水平沟植树等,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和设计施工。
(3) 对穿越部分天然林区局部林木稠密地段,尽量釆用弹性敷设避绕,并控制施工带宽度(丘陵区<18m,山区彡15 m);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火教育,注意林区 防火;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 植被;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重建,同时收集、处理施工场地及周边因施工而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废弃物。
(4) 对于本工程所涉及的基本农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都应按有关土地管理办法的要求,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政府部门批准。对于永久占地,应纳入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并按有关土地管理部门要求认真执行。
(5) 管道穿越保护区实验区,施工要办理相关手续,并加强管理和合理设计施工方式,主动接受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督。主要减缓措施有:
①向保护区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制订并遵守保护区内施工管理规定和行为准则。
②划定并大限度缩小施工带宽,以减少影响范围。施工机械、车辆及人员走 固定线路,不得随意开辟道路。
③禁止猎取和诱捕野生动物。褐马鸡生活很有规律,5、6月为孵化期,在孵化期内施工应减少放炮施工,防止惊扰褐马鸡孵卵。
④按照有关管理规划和保护区管理规定,监督和监测保护区内恢复工程的实施。
三、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和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
医疗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排放管理不严或处理不当,会被风扬失或被雨水淋失,造成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与生活垃圾类废弃物不同,医疗废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征,其危害性更大。国内外因地表水污染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的记载很多。1955年印度某城市因水源遭病菌污染,68%的人口受到甲型黄疸性肝炎感染;中国吉林市江北地区曾因水源污染,引起伤寒流行,400多人发病,5人死亡;中国抚顺市结核病院曾因污水污染水源,使附近居民中300多人患结核病;1986年上海市爆发的甲型肝炎,也是由于食用医院带病毒污水污染的毛蚶引起的。
由上述例证可见,无论是从卫生防疫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立法和管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4)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5)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6)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7)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环球网校环境影响评价师频道为您整理)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五、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1、点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1)点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入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2)排放数据(调查主要水质参数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
(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
2、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
1)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
2)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